为切实增强公众急救能力,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7月6日-7月14日,德馨书院成立的豫北医学院赴鲁山露峰街道宣传急救知识团前往鲁山露峰街道,开展了一场覆盖广泛、内容扎实且极具实用性的急救知识宣传活动。
7月6日-7月8日,团队精准锁定社区居民与学生作为核心宣传群体,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技能列为重点普及内容,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清晰的方向。7月9日-7月10日,团队通过社区走访与数据分析,将核心目标锁定在“一老一小”群体。针对老年人常见的跌倒骨折与心血管急症,以及儿童易发的异物卡喉与外伤出血。7月11日,实操现场布置成“微型急诊科”,心肺复苏区铺着蓝色无菌垫,止血包扎区陈列着仿真肢体模型。团队发现居民普遍存在三大误区:按压深度不足(多数仅2-3厘米而非要求的5-6厘米)、海姆立克法施力方向错误(向上而非向内上)、包扎过紧影响血液循环。针对这些问题,团队创新采用“三色标记法”:正确按压区域贴绿标,过浅贴黄标提醒加深,错误手法贴红标并附整改图示。7月12日-7月14日,团队认真梳理活动中的各项细节,收集居民们的反馈意见,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积累宝贵经验。
实践团成员张甜表示:“急救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生存本能,更是文明社会应有的生命伦理。现实中,8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每延迟一分钟施救,生存率就下降7%-10%,这关乎一个个可能破碎的家庭。掌握急救技能,是责任意识的觉醒——在恐惧中保持清醒,在混乱中建立秩序。它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庄严承诺。她还热情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急救培训,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在关键时刻能为身边人伸出援手。”
这场始于暑期的实践,终将延伸为持续生长的公益项目。德馨学子用青春诠释:真正的社会责任,不仅在于掌握改变世界的技能,更在于培养守护生命的能力。青年一代肩负的社会责任,其厚重不仅在于锤炼改变世界的硬核技能,更深植于涵养守护生命福祉的温暖能力。当急救知识从课本走向街头巷陌,内化为普罗大众的本能反应,德馨学子所共同书写的,便不再仅仅是项目报告,而是一代青年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崇高理念最鲜活、最坚定、也最具象化的时代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