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专业知识播撒在基层土壤,让健康关怀浸润社区肌理,7月1日-7月7日,德馨书院成立的豫北医学院赴巩义市新中镇新中煤矿居委会基层服务实践团,怀揣着课本里的医学智慧与服务基层的滚烫热忱,在新中镇居委会社区开启了为期7天的健康服务。他们以“健康护航进万家”为宗旨,让护理理论走出课堂,化作实实在在的便民举措,为社区居民送去沁心暖意。
7月1日,实践团开展细致调研,从居委会的人口结构数据中敏锐捕捉到老年群体占比突出的特点。经过与社区干部的深入交流,团队迅速敲定服务重心——聚焦老年健康照护,并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合力。实践团被分为两个小组,一组负责健康监测,一组筹备技能科普,协同作战的序幕就此拉开。7月2日-7月3日,社区活动中心的“急救小课堂”率先开讲。实践团搬来模拟人体模型,用红布模拟伤口,通过“居民扮演患者、成员示范操作”的情景模式,把心肺复苏的按压要点、中暑急救的降温步骤讲得透彻明晰。创伤包扎时绷带的“8字缠绕法”、心肺复苏时“30次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的黄金比例,都通过教具演示直观呈现。居民们围坐成圈,眼神紧紧追随着实践团成员的每一个动作,有人举起手机录制教学视频反复回看,有人忍不住上前练习操作要领。刚完成模拟抢救的张阿姨直起身,额角还带着操作时的薄汗:“以前看电视剧里救人挺容易,今天亲手按才知道,深度要5厘米,每分钟100到120次,差一点都不行,这课学了能救命啊!”7月4日-7月7日,实践团的脚步踏遍社区的每一条小巷,独居老人的门铃、空巢家庭的院门都留下他们的叩响。实践团为50余位老人建立起专属健康台账,血压仪的数值、血糖仪的读数、药盒上的服用说明,都被认真记录在案。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坚持每日上门监测,临走时总会把第二天的用药剂量分好放在药盒里,“李爷爷,这个白色药片早上吃,绿色的晚上吃,我在盒盖上画了太阳月亮做记号”。
实践团成员张世钦表示:“课堂上我们对着书本啃理论,总盼着能到真实的场景里检验所学。这次在社区,看着居民们从对着模型手足无措,到能准确说出急救步骤,那种对健康知识的渴求眼神,让我突然懂了医学的分量。把听诊器里的理论变成守护生命的本领,这就是我们学医的初心。”
此次实践累计服务居民50余人次,发放健康资料80余份。于社区而言,这群年轻医学生的到来,为基层健康服务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到专业医疗资源,从急救技能到用药指导,健康素养如春风化雨般悄然提升。于德馨学子而言,基层是最生动的“第二课堂”——当护理课本上的照护规范变成给老人量血压时的轻柔动作,当急救指南里的文字转化为教居民包扎的耐心示范,他们终于真切体会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八个字的千钧重量。这场实践不仅是一次服务,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为更多医学学子扎根基层、践行使命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