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守护乡村肌理与自然本真,深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哲思,以生态底色赋能乡村振兴全链条,让绿色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与持久动能,7月1日-7月7日,德馨书院学生魏晓腾前往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喻家沟村,开展了为期7天的环保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魏晓腾同学以“清洁环境、宣传理念、共建家园” 为行动纲领,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用青春力量为乡村生态振兴注入鲜活动能。7月1日,魏晓腾同学与村支书、环保专干围坐于村委会小院的老槐树下,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座谈。他手持笔记本认真记录,从村道垃圾清运频次、河道漂浮物清理难点,到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误区,再到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连村民房前屋后杂物堆放的习俗都一一问询,细致程度令村干部们频频点头。当得知部分老人因行动不便难以参与集中清运时,他特意在笔记本上画了个醒目的五角星,默默记下这一需重点关注的群体。7月2日,魏晓腾同学将精心设计的环保传单折成便于携带的小册,挨家挨户敲响村民的院门。面对满头银发的老奶奶,他蹲在石阶上指着传单上的卡通图案讲解:“您看这个绿桶放菜叶果皮,蓝桶收废纸壳子,就像给垃圾找对了‘家’”;遇到正在择菜的大婶,便顺手拿起桌上的空酒瓶演示:“这种玻璃瓶子洗净收好,既能换钱又不污染土地”。从厨房节水的“淘米水浇花”技巧,到废旧电池需单独存放的科学依据,他用乡音化的表达将环保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场景。7月3日7月5日,一场持续三天的“清洁家园”攻坚战在村子里拉开序幕。魏晓腾同学背着装满垃圾袋、不锈钢夹子的帆布包捡拾卡在树杈间的塑料袋,打捞岸边草丛里的塑料瓶。正午的日头晒红了他的脖颈,汗水浸透了衣服,但看到被清理得洁净如新的村道,他脸上始终挂着满足的笑容。7月6日-7月7日,村文化广场的斑驳墙壁迎来了华丽变身。魏晓腾同学以蓝天碧水为底色,将垃圾分类流程图、节约用水标语、孩童护河场景绘入壁画,让抽象理念化作村民熟悉的生活图景。
魏晓腾同学感慨:“这七日的奔波劳碌诚然浸透着汗水与疲惫,但当亲眼目睹村道上的塑料瓶消失了踪迹,更看见村民们从最初的驻足观望,到主动将菜叶投进绿桶、把废纸叠好塞进蓝箱,那份由心而生的触动,如清泉般漫过心田。此刻才真切体会到,所有弯腰捡拾的动作、重复讲解的话语,都已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在村庄生长出绿色的希望。这种村民与我们同向而行的蜕变,正是青春扎根乡土的意义所在,也是环保理念真正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
此次实践活动如同一座桥梁,既为乡村基层送去了实打实的环保服务——从垃圾清理带来的村容蝶变,到理念宣讲催生的生态自觉,让绿色发展的种子在田间地头萌芽;更成为学生认识社会的生动课堂,魏晓腾同学在与村民的磨合中读懂乡土中国的生态密码,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淬炼青年担当。这种“社会需求-实践行动-成长反哺”的良性循环,恰是实践育人的深层逻辑。未来,德馨学子将带着这份泥土芬芳的实践经验,继续以青春之名深耕基层环保,让环保服务的星火在更多村落连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