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一边想要努力跟上节奏,一边又在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够。尤其在社交媒体的放大镜下,我们总是很容易看到别人的高光时刻,却忽略了自己已经走过的路。于是,很多人开始质疑:“我是不是太差了?”、“别人都在进步,我是不是停滞不前了?”这种持续的比较,很容易演变成自我否定。
自我否定并不总是表现在语言上,更多时候,它藏在“我做不到”“我不行”“我好像不配”的心里。这种情绪会让人陷入一种内耗,仿佛无论怎么做,都达不到心中那个“应该更好”的标准。久而久之,连原本喜欢的事情,也变得提不起兴趣。
其实,我们并不是“做得不够”,而是“太想证明自己”。在这个强调效率和结果的社会环境中,慢下来反而变成了一种不被理解的状态。但心理成长从来不是一场竞赛,它更像是一段旅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允许自己慢慢来,并不是放弃,而是在选择用更温柔、更坚定的方式走下去。
你可以暂时迷茫,也可以偶尔焦虑,那是正常的心理波动;你可以做得还不够完美,但这并不妨碍你值得被肯定。接纳自己的每一个阶段,不高估别人,不贬低自己,才能让内心真正松一口气。
成长不是用来“证明”的,而是用来体验的。我们不必在每一步都做到最好,但可以在每一步都做到真诚。当你停止自我否定,慢慢走,温柔地对待自己,你会发现,原来你已经比想象中更勇敢、更靠近那个更好的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