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师生:
当今社会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兴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生活娱乐的重要渠道。然而,网络不文明行为及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不同程度上危害了网络文明、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高校是知识和文化聚焦的场所,应该成为社会精神文明传播的窗口。为提高师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和文明素养,营造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特向广大师生提出“文明上网、守法上网、绿色上网”的十条倡议:
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维护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不在网络上从事网络窃密、网络诈骗、传播病毒、电商刷单等违法犯罪活动,不传播有害和低俗信息,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
二、增强政治意识。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不歪曲党的历史,不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抹黑英雄模范。不发表任何有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言论。不在网络上非法聚集。不泄露国家机密。未经允许,不在微信群、QQ群或微博、贴吧等平台传播未公开的文件和通知。
三、坚持文明上网。不浏览色情、暴力、邪教、赌博等不良网站网页。不在网络上传播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有害信息和消极颓废的情绪。不非法访问被国家禁止的境外网站。通过恰当渠道反映问题,不在网络上谩骂他人。不轻信网上流言,不制造和转发虚假信息。不歪曲事实,不造谣诽谤、侮辱他人的声誉。
四、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他人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内容。不剽窃、抄袭他人的文章、文化作品和科研成果。不在网络中擅自拷贝和传播有版权的软件。
五、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不泄露、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学校的相关通讯录,师生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等信息。未经他人允许,不在网上传播他人的照片和视频,家庭成员、收入状况等个人隐私信息。
六、增强个人保护意识。妥善保管个人账号、密码、身份证号等信息,不泄露给他人。定期更换并使用复杂的登录密码。不盗取、泄露、篡改他人的个人信息。网上交友要理性,不随意约会网友,不轻易给陌生人转账、打赏或转红包。不轻信网上中介,不申请网络贷款,不点击不明链接。警惕诸如“租借银行卡、电话卡”“社保、银行及培训机构退费”“激活验证码”等诈骗套路。
七、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参与网络欺凌、人肉搜索活动。不发表带有歧视、侮辱、恶意的言论。不制作和传播有碍社会公德和有伤社会风化的信息。电子交易、网络购物讲诚信,不传播非法广告和低俗信息。
八、遵守网络技术规范。不窃取他人口令,非法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阅读他人文件或电子邮件。不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不对网络进行恶意攻击、破坏。不从事破坏数据、破坏网络资源或其他恶作剧行为。
九、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网络正向作用,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各类线上公益活动、网络文明活动,做网络文明志愿者,为净化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宣扬先进师生典型和感人事迹。
十、争做文明网民。积极参与网络监督,发现不良信息及时举报。利用社会、学校提供的举报渠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增强自我约束意识,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网络空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希望广大师生积极响应以上十个方面的倡议,并能长期坚持,成为文明上网、文明用网的践行者,为构建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委宣传部
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