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馨书院
|收藏|设为首页
书院首页 书院概况 党建工作 团学动态 思政工作 科研动态 就业指导 双院沟通 通识教育 心灵港湾 书记信箱
“双创”深远意义还需再理解
作者:时间:2023-06-21浏览次数: 12

近日,有学者撰文就“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是,“双创”并非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掐指算来,李克强总理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明确提出“双创”概念至今已两年有余。从表象来看,“双创”曾一度遍地开花,各地以“双创”为题的项目层出不穷,名目繁多的各类“孵化器”也随处可见;我们也看到,当所谓的“资本寒冬”来临时,一度热到发烫的创业项目纷纷冷却。一起一落之间,人们对“双创”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一定程度上认为“双创”仅是短期刺激措施,这种观点甚至影响到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他们也只把“双创”当做短周期的政绩手段,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它的长期含义。

在中国经济面临重大不确定性的今天,需要对“双创”的本质进行深入思考和全新的理解。唯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它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本轮经济下行持续时间不短,对于能否在今年真的“见底”也有不同的看法。但一个共识是,中国经济下行的根源,除了全球整体经济大环境因素外,更多是结构性问题。这里面包括巨大的低端产能过剩,严重的库存,经济运行虚拟化以及实体企业无法得到有力资本支持等问题。也由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力突破这个困局。

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践证明,任何短期刺激都会在实施不久后,以报复性反弹的方式带来更多新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能够真正改变结构的方向性政策引导进行长期化布局,用长期、系统的思维来加以考虑。

“双创”中创业是基础,创新是灵魂。它应当是长周期培养的结果,因为二者都是对人以及所生活环境的改造过程,需要时间急不得。

创新的背后是如何发挥人的潜力,发挥一种叫做企业家精神的宝贵财富。

创新既有技术层面的突破,但更多是对现有模式和要素的重新排列组合。

纵观世界,无论何种形式的创新,都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潜在影响。无论是周期更长的技术创新,还是相对快捷的模式创新,都需要一个持续的制度安排来得以实现。在市场经历了数十年高速增长和充分竞争之后,以往的大规模技术红利以及制度红利正在逐步退场。保证创新红利的难度正在增强。所以更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应当认识到,“双创”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殊途同归,都为解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问题而来。

创业和创新文化的形成并不能仅靠舆论的集中呼吁,更需要从产业体系的引导,要素投入的配比等方面进行基于底层需求的安排。“底层”的安排,需要花费更多精力,但效果却需要经过长时间验证。好比城市交通,没有预埋的各种设施和管道,再漂亮的道路也会因为挖挖填填而无法有效使用。盖一栋“双创”大厦很容易,也很醒目。而制定鼓励创业人员的政策体系才是更务实和有效的。这就需要执政者的战略眼光和足够的定力与耐心。

“底层”的建设并非“产业规划”式的大包大揽,更重要的是包括公共服务领域在内的更多支持。需要建立更多高效的服务平台来极大地释放蕴藏在民间的创业创新热情。如果能够形成社会共识,培育更长远的眼光,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政府部门,各参与方的行为都会回归到“双创”的本质上来。这对中国经济来说才是善莫大焉。

就业指导
Dexin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