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现状
大学不像高中时期,老师、家长、自己高度重视学习成绩,每日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宿舍)的生活,虽然重复,但也充实和充满目标感。进入大学,这个平衡基本上被打破了,学习变得不那么重要,真正爱好并且能够沉下心来学习和搞研究的实在有限。
进入大学各种新鲜事物眼花缭乱,没有自身严于律己,没有老师和家长紧跟督促,各种放飞自我。
深夜打游戏、煲剧甚至玩牌的我想存在一定部分,隔天起不来,迟到甚至旷课,即使上课也存在部分学生课上睡觉、玩游戏、唠嗑或者看剧。
大学里面的课程存在部分偏向理论,缺少实践,就像高校里面的专利技术,很多,但真正去应用、去市场化的有限。大学的下一站就是社会,不仅要学习,也要实践。
每逢期末考的时候,教室里、图书馆里总是挤满人,部分人只求六十分万岁,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一个学期下来上课次数、认真听讲次数少之又少,就指望期末那几天突击复习,不,是预习,然后祈祷考试及格。也有的学生在考之后找到专业老师,好说歹说,祈求不要让自己挂科。这种情况多不多,大家可以看看身边人。大学生应该是朝气蓬勃的一个群体,是一个应该奋斗的年纪,不应该是这种情况。
二、毕业后情况
半桶水不到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却想要大几千甚至过万的初始工资,当然这不是说这个诉求有问题,而是从企业用人方来说,这个价格与应聘者的能力不匹配,最后造成部分学生毕业即失业。
没有高中那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大学期间也缺少社会实践和锻炼,入职企业之后,各种问题接踵而至,这其中不仅包括能力是否胜任岗位职责,还有与同事、领导、客户的关系处理等,没有知识储备,没有基础能力,这些问题岂能顺利解决,从而形成压力。
大学期间一直处在象牙塔里,毕业后进入社会,激烈的竞争会压得你难受,即使成功入职企业,也会因为一些不顺选择离职或者跳巢,这种情况也是常有的事情。一件事情或者一份工作做不到一半甚至刚起步,就因为一些事情放弃,对自己是不负责的,当然如果是这家企业本身有问题那就另当别论了。
毕业后父母比较少提供资金援助,全靠自己赚钱生活,然后大学期间养成的花钱大手大脚,工作能力又一般,加上毕业后各种人情世故又多,花钱多,赚钱少,这又会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带来多少困惑和压力。
三、如何解决创新创业教育?
1、造成毕业生现状的主要问题在于专业或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而这两项能力理应在大学期间能够有所收获,进一步来说,造成企业用工难、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奇怪现象在于大学制度存在一定问题,本来最接近社会的一个阶段,应该拼搏进取、艰苦奋斗,不应该像象牙塔一样保护着他们。
2、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为了一场比赛——互联网+,也不是纯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而一种实践教育,通过结合专业知识去解决某一个社会或市场问题,形成一个项目。这个过程贯穿专业学习、社会实践、了解民生问题,不仅锻炼专业实践能力,还可以更好了解专业的社会行情,同时有助于社会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很有益处的。然而现在部分人认为就是为了一场互联网+大赛,如果单纯为了比赛,请问其目的在哪里,在每个学校里面单设一门文案课、演讲课,不就搞定了。如果认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要知道现在大学生创业失败率是居高不下,自己都养不活,谈何带动他人就业。总之,大学生教育改革其目的肯定在于培育学生,不管从能力、学识、素质等,所以创新创业教育首要和本质都是在于教育。
3、创新创业听着容易,真正有去实践,有去创业过的,就知道其中的艰辛,市场不景气、团队内部矛盾、资金枯竭等,往往独自一人黯然神伤的不在少数。然而,不说项目创业是否成功,不说项目参赛是否获奖,经历了这一遭,自己问下自己,你是不是对这个社会的竞争和市场看得更清楚,是不是遇到很多之前没遇到过的问题和矛盾,不说很会解决,至少有接触过,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往后在遇到知道如何避免或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在处理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应用专业知识去参与项目实践,在遇到不懂的会去想办法解决或者请教老师,参加比赛可以遇见更多优秀的项目和团队,同样还有更多益处……总之,创新创业在于实践过程带给学生的成长,这种成长是全方位的,是有帮助的,这个成长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所在。
四、双创学生后续发展如何?
有参加过创新创业的学生,对社会形势看得更清楚,对自己定位更清晰,处理事情更加游刃有余,这样的毕业生更能顺利衔接到社会,有效缓解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落差,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创业质量(即使后续创业,也会因大学期间双创经历少走一些弯路。)以及为人处世的成熟度。
参加创新创业未必可以获奖,未必可以创业成功,但如果真的去做了,得到的锻炼和成长一定不少,这些才是真正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