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内心的宁静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而这种宁静是很难达到的,即使在万籁俱寂的深夜,或是在人迹罕至的荒野、密不透风的史前森林、没有常住民的太平洋小岛,如果你胸中还是一颗躁动不安的心,那么还是会感觉心累。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呢?如下几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尝试。
停止自责。生活、工作的压力已经很大,导师、家人、朋友的求全责备或许更让你痛不欲生,即使真的是你的错误,你也不要太过自责。要记住,“尽人事,听天命”,“为事在人,成事在天”。诸葛亮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得慷慨激昂、惊天动地,但他同时还把“成败利钝,非能逆睹”说得缠绵悱恻、婉转凄凉,不给自己太多压力。即使真的你错了,也只需作事实判断而不要作价值判断,只需作定量分析而不要作定性分析,记住你只是在一件事情上错了,一个环节上错了,一个细节上错了,而不能因此就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一无长物;也不要把别人的批评太当回事,社会、制度、家庭、工作环境等可能是导致你犯错的客观原因,只是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即可,不要耿耿于怀,更不要因此而全盘否定自己。
时常静思。老祖宗告诉我们“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要保持内心的宁静,此处的“过”可以做另外一种解释,即静思自己的“过往”,而不是紧盯自己的“过错”,要从自己的“过往”中找寻成就感,想想自己干了什么,看了什么,读了什么,日子是怎么过的,这样就不会发出“蹉跎岁月”之类的感慨,因为很多事情很微小、琐碎,静思会让你觉得确实没有浑浑噩噩、混世度日。静思,并不是让你如老僧入定,眼观鼻,鼻观心,而是让你静静地想一想自己今天做了些什么事,还要做哪些事,还有一些事情做到什么阶段了,完成这些事情还需要做哪些后续工作,哪些事情是非常紧急的,必须抢做快做,哪些事情可以稍微缓一缓,一些难点怎么解决和处理,以便理出个头绪,分出个轻重缓急。当你心中对你已做、正做、将做的事情,对昨天今天明天,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判断和认识时,你的内心就宁静了。
懂得分享。有时内心不宁静,是因为有太多东西没有释怀,没有表达,没有显露,没有使用,所以要懂得与人分享,分享你的经验、你的智慧、你的体会,充分展示你的才华、善良、慷慨和大方。当人向你求助、求教的时候,不要吝惜,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只有使用才能实现它们的价值。不要把你的书房紧锁,还要加上一个“书不外借”的横幅;不要把你的心门紧闭,将真诚求教的人拒于千里之外;不要把你的钱袋紧扣,让别人失望而去。你的知识、经验和财富,就像是奶牛的奶,如果只储不挤,或许就没有奶了。当你把你的知识传给别人,你就多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当你把你的金钱借给别人,世界上就少了一张愁眉紧锁的脸。这些都会让你的内心因为满足而安宁。学会分享,懂得分享,比天天求神拜佛、念经祷告更会让你内心宁静,因为你的慷慨而让别人得到帮助,这是最虔诚的修行,是最美丽的祭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