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作乐是一种智慧

作者:   时间:2018-05-16   浏览:139

人生如茶,细品之时就会发现,苦味是人生的基调,不同的是,通透的人能品出清香,知足的人能品出余甘,有毅力的人用它提神,有雄心的人用它醒脑……归根结底,人生是苦的,佛家归纳出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憎相会、爱别离、求不得。生命的每一个过程固然有快乐,却都伴随着痛苦,有时甚至看不到快乐,只有苦闷的阴影。

面对人生的痛苦,我们不能像圣人一样达观,也不必整天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来安慰自己,苦就是苦,每个人都要经受,谁也不会例外,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对痛苦的忍耐力,保证自己能够吃苦,以及在吃苦中得到报酬的能力,还有敢于吃苦,在苦难中也能找到意义、找到乐趣的心态,这样的能力和心态,才能保证我们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保持乐观和活力,取得巨大的成就。想要获得这种能力和心态,依然需要修炼自己的城府。

人生之苦与城府也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城府是一种生存智慧,这种智慧往往在苦难的背景下产生。换言之,能否在苦难中提炼智慧,直接说明一个人是否有城府。关于苦难的城府,在于你会不会苦中作乐,苦中作乐并不是自欺欺人,而在于你愿意接受苦难、接受现状,并以积极的心态适应它、利用它。

一位名记者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那时我是个初出茅庐的报社记者,每天都有好几个采访任务,常常写稿写到凌晨3点多。我也曾经想过这个工作太累,想换一个轻松的,不过,有一天的采访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天我去敬老院采访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他是省书法协会的荣誉会员,在书法上有自己的特色。这位老人很健谈、很随和,虽然生活在敬老院,但他的房间里摆放着各种字帖,每天与书为伴,生活很雅致,当我问他高龄是否给他带来不便时,他说:‘我要尽情享受生命的每一天,不会去想它给我带来的不便。”

“如果仅仅是采访这位老人,我不会有这么深的感受。让我印象更深的是在回来的路上,那时候我还没有车,只能不停地倒公交车。在一辆公交车上,我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孩一脸疲倦,他目光呆滞,就算有老人站在他旁边,他也不站起身——不是他不让座,而是他根本看不见,他似乎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只是麻木地翻着手中的习题集。

“当活力盎然的老人和了无生趣的小孩同时摆在我面前,我突然明白生命的状态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你认为它苦,它就会苦不堪言;相反,你认为它很好,它就会给你无穷的乐趣。当我调整了心态之后,我发现原本枯燥的工作不再那么让我厌烦,我开始积极努力,不到一年,我就有了升职的机会,之后越做越好。”

很多时候,苦是一种心态,当你觉得生活苦,就能在外在环境中找到许多佐证:年纪也好,困难也好,烦恼也好,都让自己的心苦上加苦。人生之苦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也不分身份,人生的乐也是如此,懂得寻找快乐的人到哪里都能找到令自己高兴的事,就像故事中的高龄老人,年纪给他带来了行动上的不便和迟缓,但他却比年轻人更加懂得如何享受生活。

人生不怕没有快乐,只要有迎接快乐的心态,快乐总会在不经意间与你不期而遇。人生怕的是自苦,把自己淹没在苦水里,看不到任何光明和希望,每天不断地咀嚼着苦涩。人生固然很苦涩枯燥,但总有很多事让你恢复活力,将这些事找出来,就是在痛苦中寻找快乐,让人生不再只是一个重负。

那么如何“苦中作乐”?